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常燃灯烛向光明
作者:  来源:    日期:2021-10-28    浏览次数:

杨靖媛

2021年10月25日09:42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常燃灯烛向光明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以渊博的学识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而著称。他曾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并身体力行地倡导“博览、求真、务实”的读书治学之道。这种追求光明、孜孜不倦的优良学风,对广大党员干部具有很好的启示借鉴意义。

博学强识不当“蛀书虫”。念书而不思考有可能变成“蛀书虫”。李大钊反对死读书,认为好学生不能死啃书本,对世界上的事情毫不关心。他教育子女不要光在课本上兜圈子,也应该学着看一点课外读物,把眼光放远大一些,开阔开阔视野才好。写在书上的是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思考成果,而社会发展的进程从未停滞,如何与时俱进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性,应成为读书时必须有的思考。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速,读书学习不跟进不拓展,思想库存就会告急,本领恐慌就会凸显,能力素质就会退化,干起工作也就可能会遇到走不出的低谷、绕不过的弯路、挣不出的怪圈。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敢于突破思想藩篱,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拓宽涉猎范围,既“温故知新”又“学新知新”,坚决克服陷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误区,如此“灯烛”将越燃越充分,越燃越明亮,思想越来越纯真,道路也将越走越广阔。

循序渐进不当“搬运工”。李大钊提倡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读书方式。他读书时随时做笔记,把要点记下来:看完一本书,把这本书精华的大纲、要点记下来,成为自己的东西;或是写卡片,把这本书里的主要材料,觉得可以运用的就抄下来。这样的方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李大钊的日常读书与写作中随处可见。他反对将资料和观点不加考证和思索地照抄照搬,援引别人的观点时总是必须经过自己消化吸收。实践证明,认真求实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真思考才能有真收获。党员干部对待读书学习,必须沉下身子、耐住性子,发扬钉钉子精神,注重日日精进、久久为功,一遍一遍地学,如饥似渴地学;要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强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较真精神,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精于转化,真正品出知识的味道,感悟理论的力量,在“灯烛”常燃长亮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老老实实不当“客里空”。知行合一,方能学深悟透。李大钊认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他认为,“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为了“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自1907年起,他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读了6年书。实践证明,那种泛泛空谈,不老老实实学习,不认真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是不可能获得真知的。对党员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单位能否创新发展、跟上时代的问题,关系到党和军队工作全面推进和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的问题。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在老老实实读书学习的同时,多些脱鞋下田、少些闭门造车,多些学用结合、少些坐而论道,真正让读书学习成为工作必需、生活习惯,在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结合中认清发展规律、探寻发展之策,促进个人抵达“光明与真实境界”。

Copyright 2014-2016 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