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追求从99%到99.99%的极致
作者:  来源:    日期:2021-10-28    浏览次数:

2021年10月25日09:54 | 来源:学习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追求从99%到99.99%的极致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宝贵财富。《诗经·卫风·淇奥》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描绘早期工匠在对骨器、象牙、玉石进行切料、糙锉、细刻、磨光时所表现出来的认真制作、一丝不苟的精神。《考工记解》记载:“周人尚文采,古虽有车,至周而愈精,故一器而工聚焉。如陶器亦自古有之。舜防时,已陶渔矣,必至虞时,瓦器愈精好也。”这些真实记载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有着悠久的手工业传统,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衣被天下的黄道婆、铸剑鼻祖欧冶子等大批能工巧匠,他们远离浮躁、精雕细琢,在炉火纯青的技艺中呈现出最美的精品。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令人叹为观止,传承数千年的陶瓷技艺更是巧夺天工,秦始皇兵马俑把气壮山河的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切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古代工匠们价值追求的显著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行各业无数劳动者夜以继日奋战在劳动生产、科技攻关第一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1956年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首飞成功,还是上世纪6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开创的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自主研发设计与制造……都蕴含着不断奋进中锻造、升华的工匠精神,这是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精神境界的继承与发扬,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古人常言:“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工匠们得心应手的技能、巧夺天工的技术、出神入化的技艺,正是来源于执着专注。塞外黄沙漫天,敦煌的守护者们,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赵声良与61窟,张元林与285窟,苏伯民与85窟……一人一窟,每个研究者都有最钟情的一个洞窟,也是人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许多研究者从青年时代就扎根那里,条件艰苦,依然志向坚定。他们深知,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需要付出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他们用一辈子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品质。只有不忘初心,对事业、理想保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不怕吃苦,甘于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才能厚积薄发、行稳致远,成为行业领域的“领头羊”。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益求精,是以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扎扎实实、肯下苦功,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精致做。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方文墨,仅靠一双手、一把锉刀、一方小小的操作台,实现了0.00068毫米的加工公差,这仅仅相当于人头发丝直径的1/125。川藏铁路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铺设难度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和工友们承担了开凿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决定精准爆破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装药量,彭祥华能够把装填药量的误差控制得远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高级技师周家荣三十年如一日研究钢丝绳,世界排名前100的大桥中,有40多座使用了他们团队生产的产品……正所谓“技可进乎道”,如此一流的技艺、如此极限的精度,源于他们“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的坚定信念,源于从99%到99.99%的极致追求。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只有以“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才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荣宝斋的技师王玉良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能做第二份。只因做得太精妙、难度太大——共用1667块木板,反复修改琢磨,耗时一年半才做成。“95后”邹彬为了砌好一面墙,反复推倒重来多次,“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标准,才过得了心里那一关”的坚守,让他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商飞上飞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多年来从事着C919上最为精细的重要零部件的加工工作,做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零差错”;百年老店同仁堂的传人们,谨遵“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规,使同仁堂生产的各种中成药享誉海内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忽视任何一个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倾注匠心,才能练就一身“独门绝技”。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灵魂。追求卓越,就是要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永不满足于现有水平、永不停滞于当前状态,向着更高、更好、更精的方向努力。原长江洪湖航道管理处航标器材维修中心党总支书记、总工程师郑启湘,40多年埋首于航标灯研制,将中国的航标灯技术一步步地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拥有一双“金手”的高凤林,作为一名给火箭焊接“心脏”的专家,先后参与了北斗导航、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他不断改进工艺措施,不断创造新工艺,多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探海、港珠澳大桥……一个个国之重器的背后,是一个个新时代能工巧匠的精工细作、突破创新。事实证明,拥抱创新,追求卓越,才能推动技艺发展,不断开辟新的发展之路。

毕生追求“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执着坚持真理的屠呦呦、为天眼项目鞠躬尽瘁的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立起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标杆。

Copyright 2014-2016 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