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五位一体”谱华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27))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作者:  来源:    日期:2021-08-28    浏览次数:

2021年08月24日08: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53.如何理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0年,深圳率先迈入5G时代,成为全球首个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中国扮演的是一个跟跑者、并跑者的角色。今天,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在5G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上的领先,标志着中国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已经成为领跑者。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小到大、从大到强,5G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性变化的重大判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

习言习语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2013年,党中央作出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2014年,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54.为什么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

近年来,一种经济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我国一些领域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致使大量“需求外溢”。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居民每年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高达上万亿元人民币。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与需求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调整,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比如,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农业发展形势很好,但一些供给没有很好适应需求变化;等等。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导致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这是新时代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治本良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解“结构性”三个字十分重要。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三大失衡”,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同时,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我们也需要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的要求是“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和需求都带来冲击和影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这种冲击和影响是外生性的,没有改变我国经济运行内在机理和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也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供需不匹配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当前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一致的,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和需求侧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知识链接

“三去一降一补”

“三去一降一补”, 就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项重要任务。抓好这五大任务,要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这揭示了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供给学派的本质区别。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Copyright 2014-2016 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